简单谈谈投资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对

2020-11-08 18:13:02


  我们在投资过程中,总是面临各种信息的挖掘、分析和处理工作。甚至可以说,你对信息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你投资决策的做出以及你的投资收益水平。

  我自己这几年主要从事的都是和财经相关的媒体,包括传统纸媒旗下的网站、门户网站财经频道以及财经自媒体,今天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大家聊聊和投资相关信息的处理和应对。

信息处理

  首先是信息的分类:你看财经网站,基本上把信息分为宏观新闻、产业行业新闻以及公司新闻。宏观新闻一般主要是政策性新闻、宏观经济运行动态等内容,产业、行业新闻一般涉及行业的政策、产业变动、运营等内容,而公司新闻则是具体到某个公司的新闻动态。这是一个大类的分法。

  我从实用性角度,我更喜欢把信息分为这几种:

  前瞻性(或者预测性)信息,这类信息主要来自于机构,包括券商、基金公司等研究部门对宏观行业或者公司的前瞻性预测。比如每次CPI等经济数据公布前,很多券商宏观研究员都会对这些经济数据有个预测性的分析,或者对一些行业景气度的预测,这类型信息会给市场一些预期,也会对市场走势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这些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当前宏观、行业或者公司经营的进展相当有用,这类信息一般在交易软件中都会以研报提供给大家。免费的交易软件虽然提供的并不全,但是也够用,也可以关注一些券商的公众号,目前几乎所有券商研究员都有公众号,上面发布的信息虽然不是研报的全部内容,也可以补足免费交易软件提供报告较少的短板。

  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国泰证券、招商证券、天风证券、华泰证券这些券商的公众号都比较值得关注。另外像姜超等这些明星分析师也可以关注他们的公众号。

  突发性信息,这类信息主要是不在预期之内,事发突然,但是对行业、公司影响巨大。比如9月份“关于恒大集团恳请广东省政府支持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情况报告”刷爆全网。当天这个文件传开后,中国恒大的股价大跌近17%,恒大汽车股价跌近13%。这类型信息因为突发性,市场基本上是靠意识第一反应当做利空或者利好解读,往往造成股价过激反应,大涨或者大跌,经常会出现错杀或者错捧行情。关注的重点在于关注相关的公司或者行业如何处理和应对这种突发事件,投机或者投资者则可以跟踪事件的处置过程,并利用股价的大幅波动来做出相应的部署。

  常规性信息,这类信息一般通过公开渠道获得,对所有人都公平一致。比如统计局定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政府主管部门公布的产业政策调整、上市公司的年报、季报以及其他公告。这类信息可以说是基础信息,很多新闻报道、研究报告也是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解读得出。如果你有比较强的信息解读能力,那公布数据第一时间,你就知道这些数据是好是坏,也可以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处置。

  后视镜信息,这类信息常见于新闻报道,主要是公司股票、或者行业板块的相关信息。这类信息其实多数是对股价、板块涨跌异动的解释。这类信息也占据了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信息总量的大部分,这类信息实用性并不是很大,但是经常会给那些对信息不太敏感或者后知后觉者一种错觉,所以我们在日常对这类信息要相对警惕一些,而且千万不能被这类信息误导了,成为追高站岗的那部分人。这类信息最大的作用仅仅是提示你忽略的部分内容。比如你很少关注一类行业,突然发现新闻或者报纸开始在谈论这些板块的上涨时,你可能需要来审视一下这些板块或者行业了。但是切忌因为这些报道而盲目追进去。

  调查性信息,这类信息多数涉及行业和公司,这类型信息对投资其实很有用,但是缺点是难得。目前网上也有一些投资者分享的调研心得,但是很多确实是容易受到他本身立场(持仓)影响,实用性需要打一定的折扣,不过现在有些公司为了市值管理,也会公布机构调研纪要,我认为是一般性看待就好,最害怕你因为和调研者一样持仓,然后观点同化,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

  对于信息的处理,我最看重的是常规信息,这些信息从公开渠道可以获取,也是日常功课的主要内容。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做出一个简单的判断,如果是重点关注的公司或者行业,则可以再结合自己之前了解的状态做出持续的判断。然后是预测性信息,这类信息可以弥补一些自己解读太浅的短板,同时,也可以获得一些自己尚未发现的数据或者难得公开获得的信息。至于后视镜性信息,则只是大概了解,知道就可以了。



下一篇:期权卖出的简单策略(能否躺赢?)

上一篇:经历过才懂得:投资是认知的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