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定投更容易赚钱?了解下它的前世今生

2020-07-19 09:52:05


  01、华尔街圣经

  牛市最大的悲哀在于,其实大家都是韭菜,却总幻想着这一次自己是40米长的镰刀。

  就像格雷厄姆曾经说的那样:牛市是亏钱的主要原因。

  这位“华尔街教父”,其在投资界地位不亚于物理界的爱因斯坦,生物界的达尔文。

  华尔街的10位投资管理人中,可能有8位是他的信徒,包括巴菲特。

  1949年的格雷厄姆,他写了一本书。

  ——《聪明的投资者》。

  书中,格雷厄姆提出了一种在股市不至于败走麦城的方法:美元平均成本法(定期定额投资策略)。

  它要求投资者在固定时间节点买入“优质股票”。何谓优质股票?可以是一支股票,可以是指数型ETF,也可以是几个股票的组合。

  这是“定投”思维第一次被写进这部华尔街圣经里。

  第二年,《聪明的投资者》首次出版。

  19岁的巴菲特对此书“惊为天人”,一年后,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在了作者格雷厄姆的门下,成为了其狂热的信徒。

  “我血管里流淌的80%是格雷厄姆的血。”

  在这部至今仍被巴菲特认为“仿佛看见了上帝”的投资圣书里,格雷厄姆算了一笔帐:

  “1929年开始,每月用15美元买入道琼斯指数30只成分股,20年后,可累积至8500美元,年化复合收益达到8%以上。”

  虽然只是8%,虽然只是8500美元,但要知道,同期道琼斯指数下跌41%。华尔街大萧条和股市1946年暴跌的双重打击,令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流离失所。

  与之相比,格雷厄姆的“定投”显然是有效的。

  时过境迁,我们无法考证当时如巴菲特一般深受格雷厄姆影响的人有几位,也无从得知在当时的美国股市暴跌中,又有多少人还敢拿出固定的钱来定期投资。

  我们只知,“定投”在当时并无太多人问津。只不过,历史已经埋下了契机。

  02、401(k)养老计划

  自由的美国人,从来没有储蓄的习惯。

  所以,即使格雷厄姆将“定投”写进华尔街的“教科书”里,即使一众格雷厄姆的忠实信徒也将其奉为圭臬,自由的美国人依旧不为所动。

  可人终有一死,终有一老。一旦老了,没有储蓄怎么办?国家养不起。

  1978年,美国国会决定鼓励国民增加养老储蓄,在《国内税收法》的第401条中新增了K项条款,后称之为“401(k)养老计划”。

  所谓的401(k)是一种由企业、员工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基金式养老保险制度。

  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每月从其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存入401(k)账户,企业也按一定比例往这一账户存入资金,投入到401(k)的钱不需纳税。

  每个401(k)计划有20多支基金可供选择,包括股基、债基、指基、货基、国际股基……

  员工可任选一种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退休时可领取。

  也就是有迹可循的“定投”。

  对于企业员工而言,把原本需要交税的一部分工资,放入一个不需要交税的投资基金中,还能钱生钱,可谓一举多得。

  为此,401k在往后20余年时间里逐渐覆盖了约30万家企业,4200万人。曾经没有储蓄习惯的、自由的美国人,开始主动定投,自动定投。

  后来,随着这种投资养老方式在欧洲、日本、台湾、香港等地普及,“定投”的意识也渐入人心。

  时至今日,“定投”几乎全民鼓吹。

  所有的媒体,大V,书籍,课程,目之所及皆是“定投”的裙下之臣,不是夸定投省时省力,就是赞定投门槛低,定投收益高,定投是懒人理财,定投是一道漂亮的微笑曲线……

  就像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所说的一样:历史告诉我们的唯一无可争议的真理,就是未来总会出乎我们的意料,永远是这样。

  谁也没想到,曾经不怎么为人问津的“定投”会风靡全球,成为太多人一生所热烈坚持的。

  可全民叫好,“定投”真一定赚钱吗?

  03、定投是一场谎言?

  2007年,巴菲特提出以标普500指数基金PK任何一名职业投资人的5只对冲基金,以10年为期限,赌注50万美金,看看谁的平均年化收益更高。

  这是华尔街著名的“十年赌约”。

  股神胸有成竹,向华尔街的所有基金经理们下了一封战书:

  “由专业人员进行的主动投资管理,在多年的时间内表现会落后于选择被动投资的业余人员。”

  赌约一出,华尔街无人敢应。

  直到2008年,泰勒应战,精心挑选了5只基金,决定在2008-2017年与巴菲特选的标普500指数基金一较高下。十年后,巴菲特收益7.1%,泰勒2.2%。

  再聪明的基金经理,也没有跑赢“市场先生”。

  此后,指数基金一战惊天下。

  在股神的大力推崇下,在所有为定投叫好的声音中,成为了定投的首选+必选。

  都说定投指数基金是投资圣器;

  都说定投指数基金就赢了;

  然而,定投真的稳赚不赔吗?

  当然不是。

  长期定投确实能赚到钱,这一结论放之四海而皆准。

  但本质上赚钱的不是定投策略,而是长期上涨的股票,是上市公司逐年增长的利润,是一国经济体高速发展的经济。

  你看希腊的股市从2000年跌到现在;

  日本从1990年高位崩盘一路跌到2003年;

  倘若定投上述两国,亏钱会是十多年的常态,所谓“定投一定赚钱”也不过一场谎言。更重要的是,又能有多少人能在不知尽头是何处的暴跌中,继续坚持定投呢?

  巴菲特的“十年赌约”能赢,不只是妙在指数基金被动地跟随着“市场先生”,与经济上涨的“市场先生”保持着一致,还妙在“十年”之久。

  毕竟,在赌约最初的十四个月当中,巴菲特的标普500指数基金损失了50%。直到4年后的2012年,指数基金才后来居上,逐渐领先,并逐渐拉开距离。

  在牛市中疯狂是人的天性。

  不管你是散户小白,还是华尔街的基金经理。

  只是,谁都想先人一步发现牛市的信号,但等确认信号,牛市已经爬至一半;反之,等确认熊市来临,熊市早已经把想跑的散户深度套牢。

  而格雷厄姆的“定投”+巴菲特的“指数基金”,再乘以时间的力量,跟随“市场先生”与人为情绪斗争,分批买入,摊薄成本,穿越牛熊。

  这样的定投,才不会成为一场谎言。

  你看上证指数从上市100点到现在3000多点,30年涨了30多倍,年均涨幅12%左右。在漫长的岁月里,看似不起眼的指数,跑赢了通胀,跑赢了存款,跑赢了银行理财。

  如果一路定投,现在该是一番怎样光景?

  遗憾的是,这样的人总是少数。

  04、怎么定投更赚钱?

  如果说定投是一场谎言,说这句话的人,多半是吃过定投的亏,或者说,没有赚到满意的钱。

  眼看市场像一个无底洞般跌跌不休,要么忍痛割肉,要么停止等着回本,一见盈利立马落袋为安。最后收益连货币基金都没有跑赢,谁说的轻轻松松年化20%?

  正如前文所言,长期坚持是定投不至于成为一场谎言的基石因素,尤其是对于指数型基金而言。如果不是“十年赌约”,而是“三年赌约”,那输的肯定是一代股神巴菲特。

  而除此之外,想要定投更赚钱,获得更高收益,还有两个核心因素。

  一个是择时入场,及时止盈;

  一个是借力打牛,选对标的;

  离开时机谈定投,一切都是耍流氓。

  就像希腊股市,如果在2000年的高位点买入,那定投至今,依然血亏80%。只有买的时候越便宜,最终的收益才越高。

  当然,即便精明如华尔街基金经理,专业傍身,也很难完美踩中每一个最佳入场机会。

  定投这样一种策略已经摊薄了持仓成本,对于单打独斗、缺乏专业装备的散户小白而言,遵循在牛市上涨中及时止盈、在熊市下跌中适度加仓的大致原则,足矣。

  另一个核心因素是选对标的,选好基。

  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国内基金总数超过6800只,股票型基金有1188只。

  在总数庞大的基金中,哪一些基金资质上乘,称得上好基,这是一个技术问题。

  散户想要胜任,并非易事。

  巴菲特选择了指数基金,十年被动地跟随“市场先生”。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单纯指数基金还不够刺激,也太过于被动,为了谋求更高的收益,他们选择“更刺激”的基金组合。

  构建一个基金组合,与单只基金相比,需要在风险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收益,或者是在收益相同的情况下降低风险。要求更高,光“好基”不够,还必须考虑到基金的“组合效应”。

  不同的基金,有着不同的组合效应。

  以支付宝与全球最大公募基金合作的“帮你投”为例。一只股票基金占64.11%、固收基金占35.89%的组合,本金5万,截至7月1日,3个月累计收益3593元。

帮你投

  (图:帮你投)

  同样是3个月时间,以慢钱的一只“养老计划基金定投组合”为例。指数基金40%,股票基金30%,混合基金30%,本金4万,截至7月1日,累计收益5800元。

1

2

  两个组合的收益结果之差,一目了然。

  因此,对于那些说定投是一场谎言、想要获得更高收益者而言,与其“抱”着一只不甚满意的基金或组合,不如及时“止损”,去拥抱更好的。

  而对于那些长期坚持者,时光不会辜负他们。

  一如当年的格雷厄姆,在股灾中几近破产,后来写下那本《聪明的投资者》,提出“定投”,提出价值投资。往后的20余年里,他的平均年化收益达21%,与日后的巴菲特平分秋色。

  至于什么时候才是最好的定投时机,答案其实自始至终只有一个:现在,现在,永远是现在。



下一篇:炒股止盈后的闲钱适宜做的短期投资有哪些

上一篇:手中的钱又贬值了,如何才能跑赢通胀?